👨‍👩‍👧‍👦幼兒園百百種,如何挑選最適合孩子的成長環境?

2025.03.28

cover
Prev
01 / 01
Prev

「這年紀的小孩,不就是去幼兒園開心玩耍嗎?」

選擇幼兒園,不僅僅是選擇一個學習的場域,更是在為孩子的未來奠定基礎。

家長可以從孩子的個性與興趣出發,細心觀察他們如何與世界互動,理解他們的需求,然後在各種教學理念中,尋找最適合孩子成長的那一條路。

 

為孩子選擇適合的幼兒園,就像為他們打造一片成長的沃土。每所幼兒園都有自己的教學理念與方法,比如普遍國小教育模式為傳統教育、艾倫戴爾採用方案教學的精神等,然而這些看似專業的詞彙,對於家長來說,往往是一道道難解的謎題。

傳統的教育方式真的不夠好了嗎?新的教學模式是否更適合我的孩子?

有些孩子內向羞澀,是否需要更有耐心與陪伴的環境?

有些孩子熱愛探索與創作,哪種教學方式能讓他們的想像力自由馳騁?

這些問題,總讓人充滿疑惑與期待,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,而每一種教學模式,也都有其適合的對象與價值。

 

傳統教學模式

老師講解、孩子練習

傳統幼兒園以教師主導為核心,注重知識的灌輸與基本能力的培養。課程安排通常以集體學習的方式進行,涵蓋語文、數學、美術、音樂等科目,透過固定教材與作息以及反覆練習,幫助孩子建立穩定的學習習慣,為小學生活打下基礎,但彈性較少,課程多聽而非動手做。

  • 強調規律作息與基礎學科知識

  • 注重認知發展與生活常規養成

  • 老師在台上主導教學,孩子在台下遵循指導完成學習

  • 與未來小學教育模式相似,深度與靈活性較僵硬,易忽略孩子們的個別差異

雖然傳統教學模式強調紀律與規範,但並不代表缺乏溫度與彈性,在充滿愛與耐心的環境中,孩子能夠逐步建立自信,透過一步步的努力,感受成就的喜悅。


 

 

單元教學

以生活教育為核心的統整式學習

單元教學是從傳統教育邁向開放教育階段中常見的教學方式。老師每月會先設定一個貼近日常生活且具啟發性的核心問題,例如「四季變化」或「我們的社區」,透過孩子熟悉的情境作為主要學習單元,並進一步拆解成小單元,將主題延伸,串聯語文、數學、藝術、科學等多元領域,結合節慶時令或特定議題,讓孩子在探究過程中學會如何將不同概念相互關聯。

  • 以教師為主導每月單元,團體教學

  • 由核心問題出發,引發學習動機

  • 強調內容的廣度,樹狀思維擴展,跨領域學習

  • 深度與靈活性較僵硬,易忽略孩子們的個別差異

透過單元教學,每個孩子都能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,這樣的學習方式,不僅讓孩子更有參與感,也幫助他們在學習的同時,建立更深厚的思考基礎,為未來的成長奠定穩固的基石。

 

 

學習區 (角落) 教學

環境即課程

依據孩子的興趣與發展需求,將教室空間劃分為不同的學習區域,例如美勞區、積木區、科學區、角色扮演區、閱讀區、感官探索區等,營造豐富且充滿啟發性的環境,讓孩子可以依照自己的興趣,自由選擇並參與其中,老師則以觀察者和引導者的角色,適時提供鼓勵以及調整學習區的內容,協助孩子發展認知、社交、情感及肢體能力,達到「玩中學、學中做」的目標。

  • 自主學習,發展個別潛能,培養探索精神與創造力

  • 孩子習慣選擇熟悉或偏好的學習區,易不自覺自我設限

學習區為孩子打造了一個充滿樂趣與啟發的環境,讓他們在探索中學習、在遊戲中成長,逐步建構對世界的理解。

 

 

主題教學

師生共議主題

主題教學也是以孩子生活經驗為核心主題,但強調孩子的主動參與及合作學習。孩子透過老師的引導,來討論主題,再由老師制定教學計劃,透過遊戲、討論、實作、探索等方式,跨足語文、數學、科學、藝術、體能等多元領域,讓課程的設計更符合孩子興趣,在探索中建構知識、發展技能,並與真實世界產生連結。

  • 以孩子感興趣的主題出發,提升學習動機與興趣

  • 學習內容具連貫性與整體性,且連結生活經驗

  • 培養自主學習與問題解決能力

  • 實行有難度,易過度引導孩子,或走成單元式教學

主題教學提供孩子一個充滿探索與發現的學習旅程,讓他們在玩樂中學習,在學習中成長,建立對世界的好奇心與理解能力。

 

 

 

方案教學

由孩子全權主導

方案教學的理念建立在「孩子天生具有探索與學習的能力」,透過真實的生活情境,讓孩子在自己的步調中發現興趣,激發內在學習動機,從親身體驗發現問題、提出假設、尋找解答,由孩子主導教學的走向,而老師只是提供環境與素材資源,將知識融入孩子的探索旅程中,伴隨著孩子的思維與興趣來協助進行教學,在探索過程中,孩子需要透過觀察、分析、實作、合作等方式完成方案,比如艾倫戴爾的老師們觀察到很多孩子的書包上掛著吊飾,和孩子們討論後開啟這個主題,從吊飾的材質、做法一步步引導孩子思考、動手做、發現問題,所以產生出了串珠、縫線、黏土、馬賽克等不同材質的主題,在進一步延伸出全面且多元的體驗活動。

  • 尊重孩子的興趣,透過主題探索引導孩子自主學習

  • 強調跨領域整合學習,探索過程透過動手做發展全人能力

  • 過程中不斷遇到新的問題與挑戰,培養問題分析解決能力與創意思維

  • 需要熟悉開放式教育的老師進行教學

方案教學是一種充滿彈性與創造力的學習方式,它讓孩子成為學習的主角,孩子能夠學會如何學習,更培養了主動探究、合作與溝通的能力,使學習過程更加有意義,並與生活經驗緊密結合。

 

 

蒙特梭利

尊重孩子的自然發展

透過精心設計的自然環境以及五大領域(日常生活練習、感官教育、語文發展、文化與科學、數學概念)教具幫助孩子透過動手操作來獲取知識,讓孩子以混齡、不分科教學方式,自發的從生活中學習,從反覆練習、循序漸進的操作中,促進全面發展。

  • 混齡教學,培養孩子的獨立自主

  • 根據孩子的興趣和發展需求,提供適當的指導

  • 手腦並用,透過實作學習,幫助孩子理解抽象概念

  • 建立良好的秩序感與專注力

蒙特梭利教學模式不僅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,更在品格、秩序與自我管理上。

 

 

各國教學模式

世界各地的教學模式大有不同,比如起源於義大利的瑞吉歐教學法視學習環境為「第三位老師」,著重藝術創作、強調老師、家長、孩子之間的互動和合作;來自德國的華德福教育主張透過感官利用故事、歌舞、遊戲和大自然來參與生活,不看書、不認字、不學才藝、不使用3C產品;英國的早期幼兒基礎階段(EYFS)主張根據教程以遊戲和玩樂引導孩子學習等。

 

上述提及多樣化的教學模式,究竟哪種教學法才是最適合孩子的?這個年紀的孩子正是對世界充滿好奇心的時候,也正是因為如此,各國的教學模式會更加看重從孩子出發、在遊戲中學習,認為學齡前的孩子應當適應天性發展,尊重孩子的選擇,給予孩子空間發揮,然而作為家長,不免會需要考量到孩子未來的發展:我該怎麼做才能讓寶貝快樂學習?我該怎麼做才能給寶貝創造最好的道路?

 

其實,這也是艾倫戴爾一直以來在找尋的答案。

最好的選擇沒有標準答案,但魚與熊掌真的不可兼得嗎?我們可不可以讓孩子玩得開心、學得開心,讓孩子有勇氣主動面對未來呢?

以此為出發,艾倫戴爾決定將學習的舞台交還給孩子,而艾倫戴爾的角色是為點亮孩子的可能性。

  1. 秉持方案教學精神我們透過觀察與討論,發掘孩子對某個主題的興趣,並透過提問來引發他們的思考,收集孩子的經驗與想法,形成初步的方向,老師則在過程中透過實驗操作、繪畫、校外教學、書本、教材等方式,提供必要的資源,並鼓勵孩子互相交流與分享,逐步引導孩子深入學習,再進一步延伸出全面且多元的體驗活動,讓孩子能夠跨領域學習。
  2. 放大學習區教學為了建構合適孩子發展的空間,我們不只在教室設置學習區,更將校園劃分為不同的學習區域,例如烹飪館、工藝館、科學館、美術教室、音樂教室、感覺統合教室以及廣大的戶外腹地,包括大草皮、親水舞台和生態魚池等,結合方案課程,培養孩子身心全面發展,探索潛能,不自我設限。
  3. 不侷限教學工具專業師資根據方案內容,透過細膩觀察,提供孩子最適恰的「工具」,從孩子的心理發展階段、興趣、能力等因素評估多樣教材與教具,孩子的學習不會受環境、書本、玩教具所侷限,結合節慶時令或特定議題,讓生活的一切都成為孩子的學習方式,在不知不覺中讓孩子掌握認知發展與生活常規養成,並深化孩子在科學、科技、工程、藝術、數學和閱讀等領域之素養,讓孩子能夠更適應未來發展。

我們希望能夠讓孩子在艾倫戴爾快樂學習,引導孩子與周遭世界深度互動,啟發他們在真實情境中發現無限可能性,使孩子相信自己,擁抱未知,適應瞬息萬變,綻放無限可能。

上一則 下一則